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推薦15篇)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1
陳景潤(1933~1966)
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候人。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為家里孩子多,父親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據。因此,陳景潤一出生便似乎成為父母的累贅,一個自認為是不愛歡迎的人。上學后,由于瘦小體弱,常受人欺負。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癡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 “怪人”。陳景潤畢生后選擇研究數學這條異常艱辛的人生道路,與沈元教授有關。在他那里,陳景潤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從那里,陳景潤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畢業于廈門大學,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但始終沒有忘記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數學論文寄給華羅庚教授,華羅庚閱后非常賞識他的才華,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實習研究員,從此便有幸在華羅庚的指導下,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于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么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 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1973年,他發表的著名的^陳氏定理^,被譽為篩法的光輝頂點。
對于陳景潤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國數學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譽:他移動了群山!
祖沖之
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筑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并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并沒有興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歷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歷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歷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歷”(“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歷,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歷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應該改動?!弊鏇_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 “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彼涡⑽涞巯霂椭鞣ㄅd,找了一些懂得歷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布新歷。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創制的大明歷才得到推行。
盡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注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杰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和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掌握宋朝禁衛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
蘇步青的故事
9歲那年,蘇步青的父親挑上一擔米當學費,走了50公里山路,送蘇步青到平陽縣城,當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從山里到縣城,蘇步青大開眼界,什么東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饅頭里有肉末,常用飯票換成錢買^肉饅頭^吃。一個月的飯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餓肚子。他見到燒開水的老虎灶,也覺得好玩,把家里帶來的雞蛋擲進鍋里,一鍋開水變成一鍋蛋花湯,燒水工看到氣極了,揪住他打了一頓。
蘇步青整天玩呀、鬧呀,考試時常坐^紅交椅^,到期末考試,他在班里得了倒數第一名??墒?,他的作文寫得還不錯,私塾里的^偷聽^,激發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作文打了一點基礎。然而,語文老師越看越不相信,總認為蘇步青的作文是抄來的。因此還是批給他一個很低的分數。這樣,更激發了他的牛脾氣,老師越說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學,一連三個學期,都是倒數第一名。同學和老師都說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師陳玉峰把蘇步青叫到辦公室,給他講一個小故事:^牛頓12歲的時候,從農村小學轉到城里念書,成績不好,同學們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個同學蠻橫無理地欺負他,一腳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滾。那個同學身體比他棒,功課比他好,牛頓平時很怕他。但這時他忍無可忍,跳起來還擊,把那個同學逼到墻角,撳在墻上。那同學見牛頓發起怒來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頓從這件事想到做學問的道理也不過如此:只要下定決心,就能把它制服。他發憤圖強,努力學習,不久成績躍居全班第一,后來成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2
在陽光明媚的十一月,磻溪小學一年一度的數學節開幕了。同學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數學王國之中。我在這次數學節中,知道了很多數學家的故事,陳景潤就是其中的一個。
陳景潤,195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市。他從小是個瘦弱、內向的孩子,卻獨獨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題占去了他學習和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使他充滿了幸福感。1953年,21歲的陳景潤畢業于廈門大學數學系。由于他對數論中一系列問題的出色研究,受到華羅庚教授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均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數學猜想。哥德巴赫一生都沒有證明這個猜想,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成為了世界數學界的“一座高峰”?!案绲掳秃詹孪搿毕褚粔K磁石吸引了陳景潤。他以驚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終于找到了一條簡明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
從陳爺爺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堅持不懈地攀登數學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為了科學研究而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澆開的成就之花。
在本次數學節中,我的同學們也在積極尋覓著一個個數學家的故事,努力地解決一個個數學難題,摘取著一頂頂數學競賽桂冠。我們一起在快樂的數學王國中嬉戲、遨游。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3
伽羅瓦(variste Galois),19 世紀最偉大的法國數學家之一,唯一被我稱為“天才數學家”的人。他 16 歲時就參加了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結果面試時因為解題步驟跳躍太大,搞得考官們不知所云,最后沒能通過考試。
在數學歷史上,伽羅瓦毫無疑問是最富傳奇色彩與浪漫色彩的數學家,沒有“之一”。18 歲時,伽羅瓦漂亮地解決了當時數學界的頂級難題:為什么五次及五次以上的多項式方程沒有一般的解。他把這一研究成果提交給了法國科學院,由大數學家柯西 (Augustin-Louis Cauchy)負責審稿;然而,柯西建議他回去仔細潤色一下(此前一直認為柯西把論文弄丟了或者私藏起來,最近的法國科學院檔案研究才讓柯西平反昭雪)。后來伽羅瓦又把論文交給了科學院秘書傅立葉(Joseph Fourier),但沒過幾天傅立葉就去世了,于是論文被搞丟了。1831年伽羅瓦第三次投稿,當時的審稿人是泊松,他認為伽羅瓦的論文很難理解,于是拒絕發表。
因為一些極端的政治行動,伽羅瓦被捕入獄。即使在^里,他也不斷地發展自己的數學理論。他在獄中結識了一名醫生的女兒,并很快墜入愛河;但好景不長,兩人的感情很快破裂。出獄后的第二個月,伽羅瓦決定替自己心愛的女孩與女孩的一個政敵進行決斗,不幸中槍,第二天便在醫院里死亡。伽羅瓦死前的最后一句話是對他的哥哥艾爾弗雷德(Alfred)說的:“不要哭,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在 20 歲死去?!?/p>
仿佛是預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在決斗的前一夜,伽羅瓦通宵達旦奮筆疾書寫下了自己所有的數學思想,并把它們和三篇論文手稿一同交給 了他的好友謝瓦利埃(Chevalier)。在信的末尾,伽羅瓦留下遺囑,希望謝瓦利埃能把論文手稿交給當時德國的兩位大數學家雅可比(Carl Gustav Jacob Jacobi)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讓他們就這些數學定理公開發表意見,以便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數學理論的重要性。
謝瓦利埃遵照伽羅瓦的遺愿,將論文手稿寄給了雅可比和高斯,不過都沒有收到回音。直到 1843 年,數學家劉維爾(Joseph Liouville)才肯定了伽羅瓦的研究成果,并把它們發表在了他自己主辦的《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雜志》(Journal de Mathématiques Pures et Appliquées)上。人們把伽羅瓦的整套數學思想總結為了“伽羅瓦理論”。伽羅瓦用群論的方法對代數方程的解的結構做出了獨到的分析,多項式方程的 根、尺規作圖的不可能性等一系列代數方程求解問題都可以用伽羅瓦理論得到一個簡潔而完美的解答。伽羅瓦理論對今后代數學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4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标惥皾櫟芍劬?,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5
高斯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趣的一個就是在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教給了小學生加法,因為老師當時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很難的題目考考同學,而老師正要借口出去喝水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老師剛剛在黑板上寫下題目高斯就已經算出答案來了,高斯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算出了老師的難題,使得老師大為驚訝。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還包括一個他給父親發薪水的故事,高斯的父親是一個泥瓦匠,每個星期六他總要在晚上給工人發薪水,當時小高斯只有3歲,他看著爸爸計算工人的工資,在爸爸把一沓錢給工人的時候,高斯突然站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后他說了一個另外的數目,當時很多工人和他的爸爸都不相信,認為這是小孩子的惡作劇,但是當大人重新算一遍的時候發現小高斯竟然是對的。
還有一個關于數學家高斯的故事,當時高斯在上小學,而老師在教給同學們方程之后就想看一看同學們的學習水平,特意出了一道大學生才能算出來的題目寫在黑板上,毫無疑問高斯又是全班第一個算出來的,并且他的答案準確無誤,當時他的老師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特意從大城市買了一本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對當時還很小的高斯說你的數學水平已經超過了我,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教你了。
其實高斯上大學靠的還是別人的資助,他的家庭不好,他的父親一度想讓高斯輟學去當一個園丁,是他的舅舅竭力阻攔并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供高斯上學,之后,14歲的高斯又遇見了法國一位公爵,這位慷慨的公爵資助高斯讀完了所有的課程。
高斯的生平經歷介紹
著名數學家高斯從小出生在德國一個底層的木匠家庭,他的父親一心想把高斯培養成園丁或者白領,但是從小就顯示出超乎常人數學天賦的高斯被舅舅寄予厚望,是舅舅和社會上一些好心人資助高斯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之后他才開始在數學領域嶄露頭角,高斯的生平經歷也會著重提到這一段他年少時的遭遇。
當時還不到18歲的高斯就獨立發現了用直尺和圓規畫出正17邊形的方法,他是根據歐幾里得留下的方法和古希臘數學家的理論得出的,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難題的數學家,所以高斯在18歲的時候就已經聲名大噪,世人漸漸認可了這位天才數學家的才華。
而在高斯博士畢業的時候他還發現了著名的代數基本定理,他認為任何一元代數方程都有根,這篇論文一出舉世震驚,后來高斯死后很多數學家都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的真實性,高斯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這個定理的數學家。也是高斯的生平經歷中最光彩的一段。
在高斯中年的時候他還獨立發現了谷神星和智神星的運動軌跡,當時高斯獨創了一種只需要觀測3次就能預測所有行星運動軌跡的新方法,這個方法后來被高斯寫在了他的名著《天體運行理論》中,這也是后來天文學家公認的測量行星運動軌跡最簡便最科學的方法。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6
諾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諾伊曼出生在一個猶太銀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見的神童。他8歲掌握微積分,12歲讀懂《函數論》。
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銀行家馬克斯先生登出一則啟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師的聘金,為11歲的長子諾伊曼聘請一位家庭教師。盡管這誘人的啟示,曾使許多人怦然心動,但終沒有人敢去教導這樣傾城皆知的神童……
他在21歲獲得物理—數學博士之后,開始了多學科的研究,先是數學、力學、物理學,又轉到經濟學、氣象學,而后轉向xxx工程,最后,又致力于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這一切,使他成為不折不扣的科學全才。
他的主要成就是數學研究。他在高等數學的許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最卓越的工作是開辟了數學的一個新分支———對策論。
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對策論與經濟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第一顆xxx的研制作出重要貢獻。戰后,運用他的數學才能指導制造大型電子計算機,被人們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7
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后他成為當代最杰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里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郁的臉孔,心里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崩蠋熤v了這句話后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袄蠋?,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彼氩豢赡苓@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p>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后也認真教起書來,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后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歐拉智改羊圈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圣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報效祖國宏愿—— 華羅庚的故事
同學們都知道,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他僅有初中文憑,因一篇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得到數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園,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1936 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笨墒侨A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薄拔襾韯蚴乔髮W問的,不是為了學位?!眱赡曛?,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并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并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資料共享平臺《有關數學家的名人小故事》。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8
劉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于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于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并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9
法國數學家格羅騰迪克,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但他基本上屬于另類,與學術界的數學家距離很遠。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按部就班地在學術階梯上晉升,而且在1970年以后完全脫離學術界。
格羅騰迪克于1928年3月24日生于柏林,13歲(1941年)作為難民來到法國。他父親是俄國人,在二戰中被^殺害,母親是德國人。格羅騰迪克在難民營中長大,受到一些初等教育,戰后他到法國高等師范學校和法蘭西學院聽課。1949年起,他開始研究泛函分析,并取得突出結果。1953年,開始轉向同調代數學,1957年轉向代數幾何學,14年間,完全改變代數幾何學的面貌。1960—1970年,格羅騰迪克任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教授,1970年以后回家務農。
格羅騰迪克在代數幾何學方面的貢獻博大精深,大致可以分為10個方面。他和其他人合作出版十幾部巨著,共1萬頁以上,成為代數幾何學的圣經。
迄今為止,格羅騰迪克的著述中還有很多思想未被完全了解,但已經產生許多大結果。1984年,格羅騰迪克的手稿《綱領草案》在部分數學家中流傳,1994年正式發表,其內容尚有待發掘,1988年瑞典科學院授予他克拉福德獎,他拒絕領取,并痛斥當前的學術界腐敗。不過,現在仍有許多同事和學生繼續他的工作。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10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張大白紙,白紙 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 704≈.蒲豐說: “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 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11
華羅庚一生都是在國難中掙扎。他常說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難。自先是在他童年時,家貧,失學,患重病,腿殘廢。第二次劫難是抗日戰爭期間,孤立閉塞,資料圖書缺乏。第三次劫難是“文化大路程”,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圖書館,將他的助手與分配到外地等。在這等惡劣的環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樣堅強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40年代,華羅庚已是世界數論界的領袖家之一。但他不滿足,不停步,寧肯另起爐灶,數論,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數與復分析,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尋!
華羅庚善于用幾句形象化的語言將深刻的道理說出來。這些語言簡意深,富于,令人難忘。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積累,在于勤奮”。華羅庚雖然聰明過人,但從不提及的天分,而把比聰明重要得多的“勤奮”與“積累”作為的,反復教育年青人,要他們學數學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經常鍛煉自己。50年代中期,針對當時數學研究所有些,做出一些成果后,產生自滿情緒,或在同一水平上寫論文的傾問,華羅庚及時提出:“要有速度,還要有加速度?!彼^“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謂‘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質量要不斷提高?!拔幕舐烦獭眲偨Y束的,一些人,特別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某些部門,急于求成,頻繁地要求報、評獎金等不符合科學規律的做法,導致了學風敗壞。表粗制濫造,爭名奪利,任意吹噓。 1978年他在中國數學會成都會議上語重心長地提出:“早發表,晚評價?!焙髞碛诌M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評價在人?!边@實際上提出了科學發展及評價科學工作的客觀規律,即科學工作要經過歷史檢驗才能逐步確定其真實,這是不依賴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p>
華羅庚從不隱諱自己的弱點,只要能求得學問,他寧肯暴露弱點。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國訪問時,他把成語“不要班門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門”來自己。實際上,前一句話是要人隱諱缺點,不要暴露。華羅庚每到一個,是講專長的,從而得到呢,還是對別人不專長的,把講學變成形式主義走過場?華羅庚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門”。早在50年代,華羅庚在《數論導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數學比作下棋,號召大家找高手下,即與大數學家較量。中國象棋有個規則,那就是“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悔大”。1981年,在淮南煤礦的一次演講中,華羅康指出:“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點?!币馑际钱斈阋姷絼e人搞的東西有毛病時,一定要說,另一方面,當你發現自己搞的東西有毛病時,一定要修正。這才是“君子”與“丈夫”。針對一些人困難就退縮,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華羅庚在給金壇中學寫的條幅中寫道:“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說到了黃河心更堅?!比死狭?,精力要衰退,這是自然規律。華羅庚深知年齡是不饒人的。1979年在英國時,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以終?!边@也說是他以最大的決心向自己的衰老作抗衡的“決心書”,以此鞭策他自己。在華羅索第二次心肌梗塞發病的,在中仍堅持工作,他指出:“我的不是盡量延長,而是晝多做工作?!鄙【驮撀牭脑?,好好休息。但他這種頑強的精神還是可貴的。
總之,華羅庚的一切論述都貫穿一個總的精神,就是不斷拼搏,不斷奮進。
華羅庚是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1924年初中后,在上海中華職業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于代數方程式解法的,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在楊武之指引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應蘇聯科學院邀請去蘇聯訪問三個月。同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并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開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后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委員和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委員等職。還擔任過多屆中國數學會理事長。此外,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常務委員會委員和中國人民^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數學家列在。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
由于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與。他共發表專著與學術論文近三百篇。
華羅庚還根據中國實情與國際潮流,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制。他身體力行,親自去二十七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12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标惥皾櫟芍劬?,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老師,我沒有胡鬧”。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13
數學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片任有志之士自由飛翔的廣闊天地。數學的足跡遍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數學家的故事也像數學本身一樣,神秘動人,發人深思。下面給同學們講一講著名的女數學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的故事。
著名的女數學家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1850~1891)是俄國人,她一生獲得了很多“第一”:她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的女性,是第一個獲得科學院院士稱號的女數學家,此外,她還是除了意大利外世界上第一個擔任數學教授的婦女,她對數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從小就對數學懷有特殊的感情,并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在她8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波里賓諾田莊。由于帶去的糊墻紙不夠用,父母就在她的房間里用著名的數學家奧斯特洛格拉得斯基所著的微積分講義來裱糊墻壁。那時,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常常獨自坐在臥室的墻前,望著糊墻紙上奇妙的數字和神秘的符號出神,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后來,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在自傳中寫道:“我常常坐在那神秘的墻前,企圖解釋某些詞句,找出這些書頁的正確次序。通過反復閱讀,書頁上那些奇怪的公式,甚至有些文字的表述,都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當時我對它們還是一竅不通?!?/p>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出色的數學家,這或許有助于形成她的數學天賦,但她的成功主要還是源于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學習數學時,注意力總是非常集中,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有一次,數學老師讓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重復上次課上所講的內容,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沒有按老師講的方法去講,而是換成了自己的思路方法。當她講完后,老師立即豎起大拇指夸她了不起。由此可見,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善于獨立思考問題,善于積極尋找自己的思路方法,使自己的思維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方式,這對她日后的數學研究非常重要。
高中畢業之后,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想繼續學習高深的數學知識,但當時俄國有一種普遍輕視婦女的風氣,婦女無權接受高等教育。對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來說,繼續深造只有出國求學了。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把想要出國求學的愿望告訴家人,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為了爭取上大學的權利,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沖破了種種阻力,終于如愿以償來到了德國的海德堡大學求學,在陌生的異國城市過起了緊張而簡樸的學習生活。
在海德堡大學求學的過程中,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為了取得更大的進步,到被譽為“現代分析之父”的數學大師魏爾斯特拉斯教授家中拜師求教。這位數學大師被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的誠懇態度打動,經過多次測試,滿意地收下了這位勤奮好學的女學生。在魏爾斯特拉斯的悉心指導下,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更加刻苦地鉆研數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寫就了三篇重要的數學學術論文,不久,又成功地解決了困擾數學家們一百多年的“數學水妖”問題,并因此獲得了著名的“鮑廷獎金”。
索菲·科瓦列夫斯卡婭一生獲得了很多榮譽,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她從沒有自滿過。不幸的是,她在一次旅途中染上了風寒,由于沒能及時休息,以致臥床不起,不久便與世長辭,終年只有41歲。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14
這個榜單的其他數學家在各個數學分支都有大量的貢獻,而納皮爾只有一個發明,但這個發明極為重要:對數。簡單的說,一個數的對數讓我們知道了這個數額數量級。
用現在的話來說,對數有一個“底數”,一個數的對數就是得到一個數,使得這個底數的那么多次方等于這個數。比如,以10為底數,10的對數是1,100的對數是2。因為10的1次方等于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于100。
對數之所以這么有用,是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它的一些性質:對數能把乘法變成加法,把除法變成減法。更確切的講,兩個數乘積的對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取對數在加起來。同樣,兩數商的對數等于兩數對數的差。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這個性質打打降低計算的難度。對兩個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細的小數做乘除法要比做加減法的時間長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對兩個大數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對數表的得到兩個數的對數,在加起來,然后再用對數表返查得到結果。
一些計算工具,比如說計算尺,利用對數來做快速計算。這種快速計算器在科學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場,我們可以非??斓米鲆恍┐髷档挠嬎?。
很多用數量級來衡量計量單位也是用對數來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級,以及衡量聲音大小的分貝。
數學家的小故事200字 篇15
貧寒出身的老數學家
復旦大學名譽校長、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蘇步青(-)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數學家。他除了當民盟中央參議委員會主任之外,也是中國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騰蛟區帶溪鄉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個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幫助家人割草、喂豬、放牛。由于家庭貧窮,六歲未能上學。他每天放牛路過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偷看偷聽老師教書。后來父親看到他這么愛念書,在他9歲時全家吃雜糧,省下大米,借了幾塊錢,挑了一擔米,帶他到離家100里的平陽縣唯一的一所小學當插班生。
他認識了一些字后,就自己找書看,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甚至談狐說鬼小孩子不容易懂的《聊齋志異》也被他翻閱了一二十遍。
振作讀書發奮圖強
平陽縣的語言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蘇步青的鄉下人們是講閩南話,兩三百年前,閩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為了避倭亂移民到那一帶,因此在浙南閩北交界地區有一些人是講溫軟閩南話,而在縣城里的人是講音量大而發音怪的溫州話,這兩種語言的差距就像意大利語和俄羅斯語。開始蘇步青從窮山溝里來到縣城,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無心讀書,再加上語言隔閡,結果期末考試,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
第二年,離他家鄉10多里的水頭鎮,辦起了一所中心小學,他的父親把他轉到那兒上課,老師講書是用閩南話,蘇步青上課是聽得懂??墒怯捎诩腋F被老師看不起,有一次在作文時,蘇步青認真的寫了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老師卻說他抄襲,后來問明老師仍不公正的批個“差”的分數,這損害了小蘇步青的自尊心,以后他不聽課,并盡情玩耍,當然這學年他又是考最后一名。
第三年來了一個新的叫陳玉峰的老師,發現了他的問題,就勸告他應該人窮志不窮,努力讀書好好向上,不然浪費了農民爸爸的血汗錢,辜負了父母對他讀書識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識丁怎能改變貧苦的命運?
蘇步青看到陳老師對他有愛心及勉勵,決定收斂貪玩的心,決定振作發奮圖強,不要讓陳老師失望。除了讀課本之外,他也讀了一些古典小說,并且開始讀《東周列國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幾十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就回家放牛,在牛背上他就背誦《千家詩》、《唐詩三百首》,他的記憶力特好,過了不久,他就能把杜甫、李白的詩背誦如流。這學年結束,他考得第一。以后求學,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
13歲那年春天,小學畢業,距離暑假考中學有半年的時間,就把《左傳》從頭到尾熟讀。1914年,他以優秀成績,考進了溫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學。最初他立志讀完《資治通鑒》,將來當一名歷史學家??墒窃诔踔卸r學校新聘了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楊老師,他覺得積弱的中國靠古老的歷史和文學是救不了的,只能以科學才能救中國,因此這想法影響蘇步青。
“蘇步青,我覺得你的歷史和文學都學得挺好,可是我覺得你在學數學方面會有發展前途,今后應該多鉆研數學,少看歷史和詩詞的書?!睏罾蠋熃杞o他看科學雜志,鼓勵他學科學。
于是蘇步青的讀書興趣逐漸由文學轉到理科,特別是對數學很有興趣。他為了證明著名的歐幾里得幾何的一個定理:“任意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廢寢忘食的找到二十個不同方法的證明,后來寫成了一篇論文,送到浙江省的一個學生作業展覽會上展覽。
中學的校長洪彥遠畢業于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是中國最早去日本學習數學的`二人之一。他兼教平面幾何,聽到楊老師講他班上15歲的蘇步青勤奮好學的事,對他關注起來,常在同學自修時過來看蘇步青的作業本,每看一道題,就露出一絲笑容,有時頻頻點頭。洪校長對幾何教得極好,非常欣賞蘇步青的解法。有一天,洪校長把他叫到辦公室,問了他一些學習及家庭情況之后,便覺得這孺子可教,而且可能是未來的國家棟梁,便對他說:“我要調離學校,到教育部去工作。你畢業后可以到日本去學習,我一定幫助你?!?/p>
少年負笈赴東瀛
對于洪校長的鼓勵及器重,蘇步青很是感激,這使他更勤奮的讀書及鉆研數學。當年中國教育是實施中學四年制,蘇步青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17歲時中學畢業了,他想起了洪校長的囑咐,便寫信給在教育部工作的洪彥遠,表示想出國留學,可是卻沒有錢,想請他資助。過了不久,洪彥遠就匯了200銀元給他,并且勉勵他為為國爭光。蘇步青捧著白花花的巨款,激動地滾下熱淚,洪校長的錢是“及時雨”,這是改變他一生的轉折點。
1919年7月的一個秋天,蘇步青乘日本海輪,從上海駛往日本。洪校長寄了臨別贈言幾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為中華富強而奮發讀書?!焙髞硭貞浲聦懥恕锻鉃┮箽w》的詩句:“渡頭輕雨灑平沙,十里梧桐綠萬家。猶記當時停泊處,少年負笈夢榮華?!?/p>
他說1919年時中國是列強所任意宰割、任意瓜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英、美、法、日、意、德大小列強等國皆在中國有租借地,在上海的外灘公園就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在黃浦江上停泊的是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軍艦。而他到日本去每次都從黃浦江進出,每逢冬天都看見南京路上有凍死的人,他坐在日本的海輪上想:“我們自己還不會造船,有一天我們自己能造輪船就好了!”
到日本后,他先去東京的東亞日語補習學校學習了一個月,后由熟人介紹住進一個日本家庭。他向房東大娘學日本文時,不僅早上和她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練習日語會話,并且晚上聽她讀報、講故事,自己預習功課,準備投考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很快的他便掌握了初級的日本語言的能力了。
祖沖之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后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
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
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與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
祖沖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勞動??!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并勇于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制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采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币饧?,位于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于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恒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來源于用戶上傳或互聯網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聯系方式在頁腳,本站核實后會在一個月內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