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文案素材 第一篇

雞心棗是河南新鄭特產,自古以來就有“靈寶蘋果潼關梨,新鄭大棗甜似蜜”的美譽,雞心棗還有一段傳說呢。

話說公元774年間,鄭國遷都鄭地,即現在的新鄭,而后鄭莊公繼位,鄭國達到鼎盛,鄭莊公更是號稱春秋小霸王。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鄭莊公年間。

鄭國南部有座具茨山(今新鄭的始祖山),山下有個小村莊,山腳下住著劉老漢和他的兒子劉中元,老漢給兒取名中元本意是考取狀元之意,怎奈家境貧寒,老漢身體不好,父子倆僅以劉中元上山砍柴為生。劉中元雖然沒錢上學堂,但卻非常喜歡讀書,從小就常趴在學堂的窗戶外偷偷聽講,父親更是常常借書給他讀,雖然未有先生教之,但他的文采卻是很好。

有一天,劉中元早早的砍好了柴,坐在一棵大樹下看書,看的正自入神,這時,身后不遠處的草叢傳來“沙沙沙”的響聲,悉悉索索間鉆出一條花皮大蟒蛇。只見那大蟒身有海碗口那般粗,身披黑黃花紋,頭背鱗縫顯黑色,頭頂有“王”字紋斑,身長三丈。劉中元一看嚇的一動不敢動,原來是遇到了一條王錦蛇,這種蛇雖然不是毒蛇,但因其移動速度快,性格暴虐,喜食鳥類禽類,到也為當地居民痛恨。劉中元看這蛇這般大確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蛇口大開只怕能吞下自己的腦袋。

就在劉中元正襟危坐的時候,忽然右手邊又傳來一陣“咯咯”的雞鳴聲,咯咯聲中飛來一只大公雞,劉中元更是目瞪口呆,因為這公雞非常神勇,個頭有三尺那么高,頭頂大紅冠子,怒目圓睜,在叢林間斑駁的陽光下,渾身的羽毛都是金黃色,有長長的七彩尾羽,非常像一只鳳凰。金雞剎那間就和那王錦蛇斗了起來,落羽紛飛,蛇嘶雞鳴聲中金雞一口啄在蛇的七寸上,大蛇吃痛身子纏繞而上把金雞卷住。

劉中元在一旁呆坐許久終于緩過來勁一把抄起砍柴刀砍在蛇頭上,腥血噴濺中蛇首就分了家。斗敗了大蛇,金雞渾身傷痕累累,于是中元就把金雞抱回了家。老漢聽說以后,雖然知道兒子無恙,但還是驚了一身冷汗,于是幫忙中元一起照顧金雞。

金雞傷好后中元曾要把它放歸山林,它卻自己飛了回來。中元看它神勇,亦是不舍,于是便把它安頓在自己家里。過了幾天老漢病情加重,大夫說需百年蜈蚣做藥引,這可愁壞了中元,別說百年就是十年以上的蜈蚣都屬罕見啊。中元焦頭爛額,吃不下睡不著,可是就在第二天早上起來,他發現金雞嘴里叼個一尺長的百年黑背蜈蚣。中元從此更是對金雞敬若有加。

老漢的病好了,一日上街買菜發現一群人在斗雞,他圍觀了一會兒臨走時對那些斗雞嗤之以鼻,恰巧被一個混混聽到,混混一看是劉老漢在貶斥他的斗雞,面子掛不住就拽著劉老漢:“你敢看不起我的神斗雞,我的斗雞可是全鎮上最厲害的?!闭l知劉老漢拍開他的手說道:“我家有只金雞,三下兩下就把你的什么神雞打趴下?!?/p>

這可捅了簍子,本來老漢人也老實,不喜歡招惹是非,可那混混一直欺負他們爺倆,他憋不住就頂了兩句?;旎毂е约旱亩冯u拉扯著劉老漢向他的茅草屋走,嘴里喊著非要看看老漢的雞有多神勇,身后圍了一大幫子人去湊熱鬧。

到了住處,中元剛好去山上砍柴沒在家,于是混混扯著老漢就地比斗雞,等到老漢一抱出金雞,混混的眼睛就挪不開了,眼神中透著深深的貪婪。果然,沒兩下金雞就把對手打的趴在地上不敢動,劉老漢心里樂開了花,終于出了口惡氣,這混混在眾人面前丟了面子肯定會喪如考妣吧,誰知老漢在人們的起哄聲中偷偷望去,卻看到混混非但不懊惱,反而在陰惻惻的笑,老漢心里打了突突,不知道這人在打什么主意。

果然,第二天混混就又一次來到劉老漢家,不過手里卻提了只死雞,混混訛詐老漢的雞咬死了他買的斗雞,要老漢賠償五十兩銀子,劉老漢家徒四壁,哪里那么多銀子,中元得知此事后氣憤異常,拒不給錢,混混嚷嚷著要抓了金雞抵債,就笑哈哈的沖著金雞抱去,金雞昂然站著,依然怒目圓睜,一下就啄下了混混的一顆眼珠子?;旎鞈K嚎中落荒而逃。

劉老漢家出了只神雞的事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鎮子都知道了?;旎焱惦u不成蝕把米,賠了一顆眼珠子他可咽不下這口氣。于是跑到都城找到了他的舅舅隆天霸,這隆天霸是鄭國的一員武將,雖然打仗厲害,但性格暴虐。已經年近花甲,依然在朝中威名赫赫,是都城一霸,為禍一方。隆天霸聽說以后,知道金雞脾氣暴,不能硬來,于是他準備了白銀三百兩,差人送到劉老漢家,說是賠禮道歉,順便想買下金雞,被劉中元一口回絕。后來他又差人傳話說只要他獻上金雞,便讓他一舉考中狀元,豈料更是被劉中元轟出了家門。

這下可把隆天霸氣壞了,既然得不到那就讓別人也得不到。恰逢當時鄭莊公得了重病臥床不起,隆天霸便對皇上說吃上一顆“鳳凰心”可祛百病、延年壽,百年金雞心便是傳說中的“鳳凰心”。村民劉中元家就有百年金雞一只,絕對是祛病良藥的上上之選,旁邊的太醫懾于隆天霸的*威唯唯諾諾點頭稱是。

于是鄭莊公下旨給劉中元,要其奉上“鳳凰心”以安龍體,如若不從,株連九族。這可愁壞了劉中元,他知道是隆天霸使得壞,雖說皇上的旨意不可違抗,可金雞畢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啊,教他怎么下的了手。

當晚劉中元在碾轉反側中緩緩睡去,夢里出現了那只金雞,金雞口吐人語對其說道:“我是你祖父百年之前從樹蛇口中救下的小鸞鳳,如今我還未修成人性,未通人語,只好夢中告知于你。我本欲修行千年后再回報你們劉家,看到你有生命之憂只好出現將你救下,后又不舍離你而去,怎想竟害你們惹禍上身。對此你不必著急,等下你寫一封狀子,寫出前因后果即可,我會送達皇上閱覽,其他的我自會幫你?!?/p>

恍惚中劉中元醒來,就看到金雞就昂然立在大廳,目光灼灼的望著他,他想起自己的夢,便下了床去寫狀子。說也奇怪,當劉中元寫完狀子竟又迷迷糊糊睡著了。

等劉中元醒來,金雞已經不見了,寫的狀子也不見了蹤影。到了下午,正坐在屋前黯然神傷思念金雞時,鄭莊公竟然派人把劉中元接到宮中,告訴了他一件離奇的事,他才知道金雞托夢是真的。

原來昨晚鄭莊公也夢到了金雞,金雞告訴鄭莊公,它的心確實可以治百病,但鄭莊公的病邪氣入體,需要一顆“龍膽”來做藥引子,鄭莊公忙問上哪尋得龍膽,金雞告訴鄭莊公必須是惡龍的龍膽才有煞氣以鎮邪氣,而其座下大將軍隆天霸的膽雖說不是真正的龍膽,但因煞氣足,也可充當龍膽做藥引子。鄭莊公很發愁,怎能因為自己的病就要殺掉自己的將軍呢!但緊接著金雞告訴了鄭莊公侵吞軍餉、強搶民女、私扣賑災銀兩等十大罪狀,鄭莊公便點頭了然。

鄭莊公醒來后就看到金雞站在臥榻之側,那金雞跟夢里的一模一樣,旁邊的盤子里一顆滴血紅心依然在跳動,他也在桌子上看到了劉中元寫的狀子,知道事情前因后果。當晚鄭莊公就密查隆天霸的這十大罪狀,每一條都足以殺頭的罪狀竟然全是真的,于是在天色破曉時隆天霸被抓問斬,而他的膽也被送到了鄭莊公面前,一顆黑黑的膽。

服下“龍膽鳳心”之后,皇上的病果然好了,晌午便可下床?;噬细卸饔诮痣u的救命和撥亂反正之功,特名人將金雞的尸首厚葬,并且修建金雞廟以供香火。而劉中元寫的狀子因為文筆好,被鄭莊公看好,特賜婚公主于他做了駙馬,金雞報恩的故事也就在民間傳播開來。

而金雞埋葬的地方后來長滿了棗樹,結的棗子不同于新鄭常見的灰棗,這棗又大又密又甜,狀似雞心,人們感恩金雞滅霸,稱之為“雞心棗”。

民間故事文案素材 第二篇

喬莊水煎包全國聞名。水煎包從外面看,上面乳白,封口處有十幾個勻稱的褶皺,擰成麻花狀,就像一朵盛開的白菊花;底部饹馇成淺黃色。咬上一口,油香滿口,特別是吃到包子的焦殼時,又香又脆,真乃一絕,吃后唇齒流香,回味無窮。來到喬莊鎮,如果不嘗一嘗這里的水煎包,你就會留下無限的遺憾。

提起喬莊的水煎包,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同治年間,在博興有一戶姓催的人家,主人叫崔方,靠賣水煎包為生,他們的崔氏水煎包獨具特色,價格又便宜,買賣童叟無欺,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有一天,崔方正在打著水煎包,突然,門外來了兩位官差,騎著兩匹快馬,在門前停下來,他們跳下馬,一位差人走上前問:“你們可是姓崔,主人叫崔方?!?/p>

崔方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小心翼翼的問:“是啊,我就是崔方,不知道官爺有何吩咐?”

那官差說:“好吧,先每人給我們來十個水煎包,我們嘗一嘗。吃過后再告訴你?!?/p>

崔方把二十個水煎包,放在兩個盤子里,端到了兩個官差面前。

兩個管差,用筷子夾起來,放在鼻子上聞了聞說:“嗯,的確很香,果然名不虛傳?!?/p>

他們吃光了盤子里的水煎包,來到崔方跟前說:“崔方接旨!”

崔方哪里見過這種陣勢,一家人嚇的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

其中一位官差說:“傳皇上口諭,崔方速進京候旨?!?/p>

崔方輕聲的問:“官爺,不知道皇上叫我進京何事?”

官差笑了笑說:“你去了就知道了,現在馬上跟我們一塊走?!?/p>

皇命難違,崔方只好跟著官差到了了北京。

原來,同治皇帝身體欠安,整日茶飯不思,有人向皇上推薦了博興的崔家水煎包,皇帝便傳旨讓崔方到京城,進御膳房給皇上做水煎包。

崔方知道后,這才放了心。在御膳房里,他很快做好了水煎包,讓人端到了皇上面前,皇上嘗過之口,食欲大開,身體也漸漸的恢復了健康。水煎包也成了皇上每餐的必需品。

一年過去了,崔方思念家鄉,思念家中的親人,他提出要回家,可是皇上說什么也不答應。

直到同治皇帝駕崩,光緒繼位,崔方才回到了家鄉,又干起了老本行。

光緒帝也是個病秧子,到了晚年,他心力憔悴,茶飯不思,又有人向皇帝推薦了崔氏水煎包,光緒又傳旨叫崔方進京,還沒到京城,因為戊戌變法,光緒帝就被慈禧老佛爺囚禁了起來。崔方又回到了家鄉。

崔家有條家規,他家水煎包的手藝傳男不傳女,傳媳婦不傳閨女。

崔方回到家鄉后,心想:“祖輩們立下這條家規,是為了讓后人能掙出碗飯來吃,如果再有什么變故,崔家的家傳手藝就后繼無人了,我要讓大家都學會這門手藝,發揚光大,祖先也不會怪罪我的?!?/p>

想到這里,他焚香祭奠了祖宗,開始開門收徒,從此,這喬莊水煎包陸續走出了喬莊,走向了全國。使這“百年老包”,更具特色。

民間故事文案素材 第三篇

望夫石的故事

從前有個漁夫叫海郎,一天,他跟著大伙們 一起去打魚,天有不測風云,突然陰天陣陣,大海咆哮,風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處,只有幸運的海郎沒死,他躺在一塊爛木板上,暈過去了,大海當木板是球,推來推去,最終漂到的一個叫上川島的地方,海郎孤獨一人生活在這片孤島上。

一天,他出來散步,在岸邊救了一條小石斑魚,并放生了,原來那條小石斑是海龍的女兒,小石斑決定變成人類到海郎哥身邊生活,隨著風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變成了以為聰明美麗的姑娘。

小石斑來到海郎哥的房門,海郎出來,看了看,說:“這位姑娘你是誰,你又是怎樣漂到這片孤島來的?”小石斑:“你還記不記得,你在海邊救過一條小石斑?”“記得啊”海浪說?!澳鞘俏?,我是海龍王的女兒,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謝你?!眡xx海龍王的女兒?!焙@审@訝的說。

然后,他們倆慢慢和好,最后沉了夫妻,倆人過著幸福的生活,還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龍,非??蓯?。

但是幸福的生活過不了多久,海龍王出門回來了到處找不到女兒,打聽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發雷霆,然后變成一位滿頭白發的老頭,來到海郎家大罵,還說:“女兒,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p>

三天過去了,海龍王呆著蝦兵蟹將來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離,海龍王命令蝦兵蟹將把海郎帶走,小石斑抱著凡龍走出門外,爬上一座高山,望著海郎遠走,流下了眼淚,最后小石斑和凡龍變成了石頭,大家都叫它為“望夫石”。

民間故事文案素材 第四篇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兒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兒,因為他性情活潑、隨和,大家都喜歡他。雖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媽媽對他們每個人的要求都很嚴格:要勤奮讀書;對人要懂禮貌;說話要和氣;無論什么事,兄弟們都要互相謙讓,不要光想著自己;別人有困難要給予幫助??兹谀昙o雖小,爸爸和媽媽的話,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喜歡做事,總搶著掃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討人喜歡。

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并帶來了一大堆梨??腿俗尶兹诎牙娣纸o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后,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的梨給客人;然后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腿藛栃】兹跒槭裁磽煲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笨腿寺犃丝兹诘幕卮鹬笨洫勊?。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后來,爸爸的學生便把孔融分梨、讓梨的故事寫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傳誦開了,從古代一直講到現在。

民間故事文案素材 第五篇

??民間故事:活寶

??大清乾隆年間,率賓城冒出倆怪物,一個是挺著王八脖頸的鹿長脖,另一個是滿臉xxx子的全廣林。

??沒人能叫出全廣林的大名,都把麻字拆開稱呼他。這家伙是鼓搗古董的行家,心眼比臉上的麻點還多千百倍,收貨砍價下手狠,賣貨要價破天兇。別人都賣啥吆喝啥,三句話不離本行,他卻削尖腦袋想往官一場里鉆,滿世界張揚自己和皇家是沒出三代的姑表親。爺爺是雍正爺的姐夫,爹是當今圣上的大表弟,論輩份,真龍天子還是他二大爺呢。

??全廣林發了財想當官,鹿長脖卻是做了官想發財,他頭上這頂烏紗帽是豁出大把銀子捐的,想的就是得權后猛斂財大翻本。于是,他放開手腳貪斂官銀,像老鼠一樣四處掏窟窿挖野食。全廣林琢磨透了,鹿長脖腦瓜活路子野,遲早得勢攀升,便死死抱住這位縣太爺的大一腿,盡心疏通官道,妄想借力平步青云。

??這天,全廣林揣著一只玉鼠到鹿長脖府宅拜訪,說衙門沒少照應,獻滴水之禮報涌泉之恩是理所當然的。

??鹿長脖把龜脖子探出一尺多長,瞪起蛤蟆眼觀賞了半天:這只玉鼠個頭不算小,足有半斤重,可左看右瞧咋也算不得上品。于是一一冷著臉說了涼快話:“麻子,大路貨我手頭不缺,有這份心意嘛,還不如打壺好酒滋潤滋潤感情?!?/p>

??全廣林神兮兮地撫一摸一著玉鼠:“大人有所不知,這是我的傳家活寶,高調尊稱國寶都不是吹噓。你暫且留下,它的玄妙之處做夢都難以想到,慢慢賞玩自然會發現奧妙無窮?!?/p>

??鹿長脖一頭霧水:“照你這么說它還挺值錢,換我這萬貫家財都不在話下?”

??全廣林仰起坑洼不平的長臉哈哈大笑:“別說你這點家當,就是把整個率賓城打包兌成銀票,也換不來它老人家呀?!迸R走,他又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走露了風聲,弄不好會惹出麻煩,說不準還會招來殺頭橫禍。

??誰也摸不透本地人的底細。全廣林先父還真是前朝寵臣,專門管理宮中貢品。當年,有人選用西域一精一絕國的通靈寶玉,照唐詩意境雕琢了“官倉鼠”進貢,老前輩竟斗膽做下手腳給貪匿了。后來東窗事發,抄了家收了寶,還被發配到長白山荒蠻地界。人們更不知曉的是,全廣林一家在率賓城落腳后,那貢鼠竟然逃出紫禁城,萬里迢迢追尋上門。全家恐怕再生禍端,只好偷偷把“逃犯”窩藏起來。

??全廣林果真沒滿嘴跑馬車。自從寶鼠進了宅子,收藏的玉器就左一件右一件頻頻失蹤。鹿長脖把箱子柜子翻了個底朝天,連墻旮旯的老鼠洞都掏了三遍,死活破不了案。冷不丁想起全廣林撂下的話,捧起玉鼠看了看掂了掂,發現它長了個頭...

民間故事文案素材 第六篇

閩南方言在平常時的應用中,在生活中,有時無意中會應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顯示出誤打誤撞出其不意的結局,卻也顯得相當神妙和富有深刻意義。這些,也許正是閩南方言所發揮的藝術效果。

流行于閩南漳州地區的一則《虎怕漏》的民間故事,就說明了這種事例,故事結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絕。

故事是這樣說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個貪圖走路錯過宿店的牛販仔,拉了兩條小牛犢(音牛桃仔),望著南山而來,被出來覓食的小虎看見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們后邊,準備等個機會食掉小牛犢。剛好在這個時候,天下起了大雨來了,牛販仔只能拉著小牛犢,進入一間土地廟中避雨。誰想雨越下越大下個不停。牛販仔只得把破廟門關上。他把小牛犢拴在靠邊的柱子上,自己找個地方休息。誰知這廟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處漏雨。只有找到靠門邊的那柱子底下比較干燥的地方坐下來休息。守在門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煩了,正想進去咬小牛犢時忽聽到那牛販仔唉聲嘆氣地說: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聽,心想,這個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卻怕一個什么漏?到底這漏是什么東西?厲害不厲害?還是回去問媽媽再說。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剛才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然后問道:到底”漏”是什么東西?厲害不厲害呢?母虎也開不清楚這個從來沒聽過的”漏”是什么東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來到破廟前,里面靜悄悄的只聽見打呼嚕的聲音,它就蹲了下來,把虎尾巴從破門洞里伸了進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犢搔打出來,好吃掉它。這時候,牛販仔靠在柱子上剛要入睡,忽然臉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驚醒過來,“哎喲,不好了,老虎來了!”當他鎮靜下來后,取出腰間那把鋒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沒想到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遠方逃去。

母虎氣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對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虧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連生命都沒了。

故事的內容從開頭、發展、結尾、經過,確實讓人驚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轉折之處從牛販仔無意中講出口的一句苦嘆:“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為這個漏,竟然把一只兇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獸老虎嚇得如此的凄慘。著實令人感嘆有些語言應用方面的誤打誤撞還能夠幸免一場大災,這是閩南語言的魅力所在,就因為一個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處環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當中只占了極小的部分,整個故事卻因它而奇趣生輝,實在不簡單!由這則故事,我們可以見出閩南方言運用交流的巧妙,處處可有精華,可做文章!

民間故事文案素材 第七篇

北宋年間,有一年春季,桃紅柳綠,風光無限,蘇東坡攜書童前來泰山游玩,兩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佑廟前。佑廟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歷代帝王將相所立,名家名人所書,蘇東坡與書童隨人流進了鋪廟,觀賞碑林。

這時,打東邊過來一位氣宇軒昂,風度不俗之人,蘇東坡仔細一看,不覺大喜過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蘇東坡連忙招呼:“王大人,怎么這么巧,你也來泰山了?”

王安石見是蘇東坡,一邊觀賞碑文,一邊回答:“只許你這位大詩人觀賞泰山風光,鋪廟碑刻,就不許我也來湊湊熱鬧?”蘇東坡急忙辯解:“哪里話,能與王大人同游笛廟碑林,實乃人生一大幸事!”說完用手一指身后:“這是書童福德?!蓖醢彩米煲黄灿仪胺侥俏荒贻p人,說:“我的書童學智!”

王安石話音剛落,福德便跑過去與學智打招呼,誰知學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只是“哼”了一聲,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緊不慢邊看碑文,邊朝前走去。來到一塊微微向東傾斜的石碑面前時,四人止步,評頭品足。福德因剛才看了學智的臉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搶先說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學智何等聰明,一聽人家福德在諷刺自己的主人拋豈肯罷休,脫口接道:“東坡前傾根基斜!”

聽見兩位書童斗嘴,王安石插話說:“學智說得一點沒錯,此碑確實因為根基斜了,才東坡前傾啊!”蘇東坡“囑”了一聲,說:“王大人言之有理,不過,咱福德說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說完,王安石與蘇東坡相視著“哈哈”大笑起來。

見主人大笑,福德與學智也跟著吃吃地笑了。

民間故事文案素材 第八篇

哈尼族有個的接骨醫生,配制了一種接骨的草藥,醫治骨折有意想不到的療效,止痛、止血、消炎,藥到病除,他被人們譽為接骨“神醫”。

奇怪的是,這種接骨術并非祖傳,而是蜈蚣教給他的。其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正午,這個哈尼族醫生在山路邊的一棵大樹下休息,突然間他看到一條20多厘米長的大蜈蚣爬過來,它瞪著小眼,兩排長足在蠕動,搖頭擺尾,令人生畏。他擔心蜈蚣來刺螫,就拔出長刀,輕輕砍下去,把它斬成兩截。因為蜈蚣的每一節都有神經節,所以蜈蚣被斬成兩截后,神經節還會分別起作用,斷體在不停地掙扎和蠕動著。

過了一會兒,他發現另一條蜈蚣爬過來了。當它看到自己的同伴已經奄奄一息時,十分焦急,繞著兩截斷體轉了轉,然后用鼻子嗅了一下,便匆忙向草叢里爬去了?!膀隍荚谕媸裁窗褢??”有心的哈尼醫生出于好奇,沒有再砍死這條蜈蚣。

不久,這條蜈蚣又爬回來了,嘴里噙著一片嫩綠的葉子。哈尼族醫生出于好奇心,就仔細瞧著它。只見這條蜈蚣把斷體連在一起,然后將這片嫩葉覆在連接處的上面,自己卻安靜地守在旁邊。大約過了半個多時辰,奇跡終于出現了:那條被斬成兩段的蜈蚣竟然連成一體了。它慢慢地蠕動了幾下,然后開始爬動了。最后,它爬進草叢,又爬上大樹的縫隙中。

哈尼族醫生撿起那片遺留在地上的葉子,仔細辨認,發現這是長在一種細藤上的葉子。于是,他采了很多這種葉子,裝了一大包背回山寨。

他先將葉子搗碎,然后打斷雞腿,將藥敷上包好。過了3天,解開一看,雞腿骨也連接起來了。

后來,他把這種樹葉用在骨折病人身上,也很有效果。就把這種樹取名接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