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內容 第一篇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标惥皾櫟芍劬?,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內容 第二篇

為了中華民族的富強 -------蘇步青的故事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里。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并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闪?,后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煜屡d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彼哉鞑┮?,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后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碧K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F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xxx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氐秸愦笕谓淌诘奶K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笛卡爾的故事

據說有一天,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生病臥床,病情很重,盡管如此他還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幾何圖形是直觀的,而代數方程是比較抽象的,能不能把幾何圖形與代數方程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能不能用幾何圖形來表示方程呢?要想達到此目的,關鍵是如何把組成幾何圖形的點和滿足方程的每一組“數”掛上鉤,他苦苦思索,拼命琢磨,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把“點”和“數”聯系起來。

突然,他看見屋頂角上的一只蜘蛛,拉著絲垂了下來,一會功夫,蜘蛛又順著絲爬上去,在上邊左右拉絲。蜘蛛的“表演”使笛卡爾的思路豁然開朗。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個點,它在屋子里可以上、下、左、右運動,能不能把蜘蛛的每個位置用一組數確定下來呢?他又想,屋子里相鄰的兩面墻與地面交出了三條線,如果把地面上的墻角作為起點,把交出來的三條線作為三根數軸,那么空間中任意一點的位置就可以用這三根數軸上找到有順序的三個數。反過來,任意給一組三個有順序的數也可以在空間中找出一點P與之對應,同樣道理,用一組數(x、y)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一個點,平面上的一個點也可以有用一組兩個有順序的數來表示,這就是坐標系的雛形。

蒲豐的故事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

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高斯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趣的一個就是在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教給了小學生加法,因為老師當時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很難的題目考考同學,而老師正要借口出去喝水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老師剛剛在黑板上寫下題目高斯就已經算出答案來了,高斯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算出了老師的難題,使得老師大為驚訝。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還包括一個他給父親發薪水的故事,高斯的父親是一個泥瓦匠,每個星期六他總要在晚上給工人發薪水,當時小高斯只有3歲,他看著爸爸計算工人的工資,在爸爸把一沓錢給工人的時候,高斯突然站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后他說了一個另外的數目,當時很多工人和他的.爸爸都不相信,認為這是小孩子的惡作劇,但是當大人重新算一遍的時候發現小高斯竟然是對的。

還有一個關于數學家高斯的故事,當時高斯在上小學,而老師在教給同學們方程之后就想看一看同學們的學習水平,特意出了一道大學生才能算出來的題目寫在黑板上,毫無疑問高斯又是全班第一個算出來的,并且他的答案準確無誤,當時他的老師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特意從大城市買了一本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對當時還很小的高斯說你的數學水平已經超過了我,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教你了。

其實高斯上大學靠的還是別人的資助,他的家庭不好,他的父親一度想讓高斯輟學去當一個園丁,是他的舅舅竭力阻攔并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供高斯上學,之后,14歲的高斯又遇見了法國一位公爵,這位慷慨的公爵資助高斯讀完了所有的課程。

高斯的生平經歷介紹

著名數學家高斯從小出生在德國一個底層的木匠家庭,他的父親一心想把高斯培養成園丁或者白領,但是從小就顯示出超乎常人數學天賦的高斯被舅舅寄予厚望,是舅舅和社會上一些好心人資助高斯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之后他才開始在數學領域嶄露頭角,高斯的生平經歷也會著重提到這一段他年少時的遭遇。

當時還不到18歲的高斯就獨立發現了用直尺和圓規畫出正17邊形的方法,他是根據歐幾里得留下的方法和古希臘數學家的理論得出的,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難題的數學家,所以高斯在18歲的時候就已經聲名大噪,世人漸漸認可了這位天才數學家的才華。

而在高斯博士畢業的時候他還發現了著名的代數基本定理,他認為任何一元代數方程都有根,這篇論文一出舉世震驚,后來高斯死后很多數學家都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的真實性,高斯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這個定理的數學家。也是高斯的生平經歷中最光彩的一段。

在高斯中年的時候他還獨立發現了谷神星和智神星的運動軌跡,當時高斯獨創了一種只需要觀測3次就能預測所有行星運動軌跡的新方法,這個方法后來被高斯寫在了他的名著《天體運行理論》中,這也是后來天文學家公認的測量行星運動軌跡最簡便最科學的方法。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內容 第三篇

一、數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征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二、數學家魯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后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三、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征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內容 第四篇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1925年,初中畢業后,因為家中的貧困,華羅庚的父母已經無力繼續供兒子念書,華羅庚只好綴學回家,幫助父親打理家中的那間小雜貨鋪。但不甘平凡的華羅庚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人生,他開始了頑強艱苦的自學之路。

當時,每當有客人光臨小店鋪時,華羅庚就幫助父親打算盤、記賬,客人一離開,華羅庚就繼續演算起書中的數學題。有時算的人迷,華羅庚竟將自己演算的結果,當成客人應付的貨款價格。時間一久,對這位呆頭呆腦的少年,街坊鄰居都笑稱他為“羅呆子”。父親對這事很是生氣,叮囑不行,有好幾次要將他的數學書給燒了,但是華羅庚卻一個勁地死抱著書不放,父親雖然很是生氣,卻也無可奈何。

冬天寒冷的時候,華羅庚就在寒風中擦著鼻涕,苦苦學習,為此還患上了關節炎,留下了嚴重的傷寒癥,落下了終身殘疾。從1929年開始,華羅庚在上海的《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并受聘為金壇中學庶務員。

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陳景潤

1933年5月22日,陳景潤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老房子里。陳景潤的童年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為了躲避戰亂,全家人輾轉多地。難得的是,不管處境如何,重視教育的父親也沒有讓孩子們中斷學習。陳景潤在艱苦的環境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體會到只有勤勤懇懇,努力付出,才能有所收獲。

第一次聽說“哥德巴赫猜想”時,陳景潤當時還是一個少年。這個世界級難題自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后,兩百多年來一直如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令成千上萬的數學家著迷,卻無人能摘取,但這個世界級的難題從此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記憶里。

陳景潤生命的最后幾個月是在醫院里度過的。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陳景潤都沒有放棄數學研究。去世前幾個月,他依然關注著國際數學界的信息。當得知英國數學家懷爾斯證明了費馬大定理時,他請護理人員幫他把眼皮翻開,用含糊不清的聲音說:“快把資料找來,我要看!”

數學是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精髓,是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自從踏上數學研究之路的那天起,陳景潤就毫無畏懼,義無反顧。無論前面的高山多么陡峭,他從來都不退縮,一直堅定而執著地向上攀登。很多人向陳景潤請教成功的秘訣,陳景潤說:“其實沒有什么奧妙,最重要的是熱愛科學,打好基礎,要勤奮、刻苦、嚴謹。

蘇步青簡介

蘇步青(1902-2003),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xxx員。1919年蘇步青中學畢業后赴日本留學。1927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數學系,后入該校研究生院,1931年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1931年3月應著名數學家陳建功之約,載著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的理學博士榮譽回國,受聘于國立浙江大學,先后任數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訓導長和教務長。其間,與陳建功一起創立了“微分幾何學派”。1952年10月,因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來到復旦大學數學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復旦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他曾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xxx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2003年3月17日16時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高斯簡介

約翰·卡爾·弗里德里?!じ咚?JohannCarlFriedrich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歲),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并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并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他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內容 第五篇

泊松一生從事數學的教學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共發表論文300多篇。他對積分理論、行星運動理論、熱物理、彈性理論、電磁理論、位勢理論和概率論都有重要貢獻。在數學物理方面,泊松將數學應用于物理學,涉及電,磁,熱,聲,光等許多方面。

泊松在數學上的研究涉及定積分,有限差分理論,偏微分方程,變分法,級數等許多方面。數學史家克萊因指出:“泊松是第一個沿著復平面上的路徑實行積分的人.” 他給出了調和分析中的泊松求和公式。1817年他就對序列收斂的條件就有了正確的認識,在他的書給出詳細的說明。泊松對發散級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把任意函數表示為三角級數和球函數時,他廣泛地使用了發散級數,用發散級數解出過微分方程,并導出了用發散級數作計算怎樣會導致錯誤的例子,建立了“發散級數求積”的理論。他還把許多含有參數的積分化為含參數的冪級數。他關于定積分的一系列論文以及在傅里葉級數方面取得的成果,為后來的狄利克雷和黎曼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以上就是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希望對大家寫手抄報有所幫助。